股票配资是做什么的 如何在不稳定世界中寻找货币与金融稳定?货币政策只是工具之一

发布日期:2025-03-30 21:02    点击次数:187

股票配资是做什么的 如何在不稳定世界中寻找货币与金融稳定?货币政策只是工具之一

“以确定的政策取向,应对不确定性的环境,有效稳定预期。”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3月27日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“不稳定世界中寻找货币与金融稳定”分论坛上表示,中国实施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明确的股票配资是做什么的,货币政策有足够空间,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,择机降准降息。”

(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。摄影/吴军)

近期,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外溢效应凸显,全球经济经历多重不确定性冲击。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寻找货币与金融稳定?多位来自各国的官员、学者展开深入讨论。

风险波动影响货币政策调控

“当前,国际形势复杂,全球经济比较艰难,虽然通胀有所回落,复苏仍有待确定。”国际清算银行总裁卡斯滕斯认为,未来最重要的风险是高度不确定性,尤其是美国关税政策带来威胁,可能会触发金融市场的波动,企业可能也会推迟投资计划。

亚洲经济体也面临更大的挑战。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,今年以来,东南亚市场正持续遭遇外资撤离。截至3月28日,MSCI东盟指数较去年高点累计下跌约10%。

“泰国从去年年初开始,约有70亿美元资金流出,对稳定性造成非常大的影响。”泰国央行行长珅塔普·苏迪万纳乐普在此次分论坛中称,今年以来,除东盟经济体的外汇水平外,日本、韩国的货币波动性也在增强。部分从事出口业务的中小企业不会进行对冲,它们的现金流可能会出现问题。

不过,业内预测,亚洲金融市场将在频繁波动中保持总体稳定。

根据博鳌论坛期间发布的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2025年度报告》,今年亚洲经济体股票市场指数的波动或将更加频繁,但多数仍将保持上升态势。亚洲主要经济体的汇率总体保持稳定,而其他多数经济体货币可能面临贬值压力,通胀下降、许多经济体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,可能会温和地提振经济活动。

世界的不确定性,对货币政策也有一定影响。宣昌能表示,国际上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:第一,地缘政治、逆全球化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影响越来越大;第二,中国国内结构调整也在加快。人口结构变化、行业特点调整,都会对金融服务的供求关系产生重要影响;第三,金融市场波动催生新的不确定性。全球股市剧烈震荡,黄金价格异常波动,比特币等加密资产价格暴涨暴跌,金融市场波动与国际局势政策调整复杂互动,给货币政策制定带来更大的挑战。

“这些因素共同改变了主要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,对货币政策调控产生深远影响。”宣昌能说。

货币政策如何应对不确定性

“外部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,也会给各个国家货币政策的路径带来不确定性。我们不能用传统的政策,而是要采用更多的货币工具来干预经济。”卡斯滕斯指出,各国央行需提前规划,围绕长期趋势做好准备。

珅塔普·苏迪万纳乐普认为,虽然泰国央行一直追求稳健型的货币政策,希望政策能够带来确定的成果。但也要意识到政策存在局限性。货币政策只是工具包的工具之一,各国还需要建立宏观稳定的框架,及时补充工具包来管理外汇水平和利率等。

此外,他指出,央行需摆脱传统数据依赖。经济数据虽具参考价值,但可能包含“噪音”,若政策制定过度依赖数据,可能会作出过度反应。“我们不需要向市场增加‘噪音’,而应向市场上传达统一的声音。”他举例称,俄乌冲突后,许多国家的通胀率迅速飙升,但这仅具备暂时性特征。在这种情况下,货币政策无需过度反应,通过渐进式调整即可实现通胀回落。

在珅塔普·苏迪万纳乐普看来,考虑到正处于不确定性的时代,事情发展常不如预期,因此央行可考虑不要提供太多的前瞻性的指导,以便保持灵活性。

宣昌能表示,中国人民银行正从政策立场、调控方式、政策工具和沟通机制四个方面不断完善货币政策的框架。

一是明确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。货币政策取向是一种对状态的表述,央行连续多年降准降息,中国货币政策的状态是支持性的,总量上比较宽松,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都高于名义GDP的增速,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很大。

二是淡化数量型目标,向价格型调控转型。过去央行采取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模式,但随着不确定性加剧,贷款、货币供应量等金融总量指标受特殊因素扰动明显加大,其可测性、可控性以及与经济指标的相关性下降。基于这些变化,央行正在逐步淡化数量型目标,转向更加注重发挥价格调控作用。为此央行明确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,淡化中期借贷便利利率的政策利率色彩,避免政策信号过多,市场预期发散。

三是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。央行运用各种结构性货币工具,引导银行加大对普惠小微、绿色金融、科技金融、养老金融等领域的支持力度。

四是加强政策沟通的力度。从国际上看,主要经济体央行为增强政策的灵活性,普遍不再实施较长期限的前瞻性指引。以往的前瞻性指引也有更多的前提条件,更多考虑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,政策调整主要体现为数据依赖,很难再像过去那样线性外推政策取向。中国央行也需要加强沟通协调,以确定的政策取向应对不确定性的环境,有效稳定预期。

举报 第一财经广告合作,请点击这里此内容为第一财经原创,著作权归第一财经所有。未经第一财经书面授权,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,包括转载、摘编、复制或建立镜像。第一财经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。如需获得授权请联系第一财经版权部:banquan@yicai.com 文章作者

王方然

相关阅读 支持三大领域!央行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

接下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加强对提振消费、稳定外贸等重点领域的支持。

530 03-13 19:29 潘功胜最新发声,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将迎降息

今年将择机降准降息,研究创设新的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,重点支持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融资,促进消费和稳定外贸。

397 03-06 16:12 管涛:货币政策转向适度宽松,降准降息预期增强 |大V看两会

要按照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一体推进的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和转型发展,完善中小金融机构的功能地位和治理机制。

79 03-05 16:36 4篇专栏重磅聚焦,央行系统梳理货币政策工具沿革与创新

央行政策工具箱持续丰富,货币政策功能也会继续拓展。

267 02-13 17:44 央行: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把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

总体看股票配资是做什么的,2024年货币政策坚持支持性的立场,有力支持经济回升向好。

86 02-13 17:21 一财最热 点击关闭